中国政治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反腐运动扩大范围

中纪委宣布将对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等等32个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视。今年已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16545人。
2016年6月24日

吴建民:中国外交话语中的珍稀声音

王江雨:吴建民的不幸罹难让我们担心,谁还能以如此有力、清晰、坚定的和平理性声音来制衡恶性的民族主义。
2016年6月22日

中国外交是否需要公众监督?

曹辛:吴建民大使留下的问题,应有个结论:中国外交应该“顶天”,更应“立地”,动员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方能改进不足。
2016年6月21日

吴建民大使是如何被“爱国者”消费的?

储殷:吴建民真诚地误以为,他和对手是观点之争,但事实上大多数抨击他的人,不过是选择了一种安全的“死磕”式营销。
2016年6月21日

中国中产阶层的保守与彷徨

曾于里:学界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器,但太多例子证明,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属性并不明显,他们呈现出保守、自私与犬儒,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有制度根源。
2016年8月1日

从雷洋案开始,让第三方权威机制进场

笑蜀:在正常国家,一旦爆发社会和政治冲突,程序化的第三方权威机制会自动启动,保证公平公正地处理。雷洋案也有第三方权威机制来应对,保证不枉不纵。
2016年6月3日

中共发起手抄党章活动

该活动始于今年2月份发起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
2016年5月20日

还得中间社会站出来

笑蜀:如果说物质的普遍贫困为当年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帕累托改进的难得契机,那么今天权利的普遍贫困,则可能为社会转型创造帕累托改进的难得契机。
2016年5月17日

书评:文革的问题和答案

历史学教授华志坚:冯客的《文化大革命》一书对文革起因、历史比较和年表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季羡林的《牛棚杂忆》则间接阐明是什么鼓动了迫害他的人。
2016年5月13日

判别“文革”是否再来的三个路标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我们可以凭藉过去的历史经验,辅之以比较政治社会学的视野,勾画出“文革是否会再来一次”的几条边界线,以判断其再发生概率之大小。
2016年5月9日

中国通过《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该法授权公安部门建立禁止在中国运营的“不受欢迎的”组织名单
2016年4月29日

中国人权活动人士吴弘达去世

吴弘达生前致力于揭露中国劳改和劳教体系内幕并推动其废除
2016年4月29日

中国官员在反腐高压下厉行节约

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党政机关成功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2016年4月21日

从求富到安全:中国需要的目标大转移

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在国家建设获得巨大进步之后,当前的中国应该更关心老百姓的安全,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而解决老百姓安全问题的核心是法治和宪政。
2016年4月19日

我们要感谢“文革”的五条理由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今年是中国“文革”开始50周年纪念和“文革”结束40周年纪念。中国需要否定“文革”,也需要衷心地感谢“文革”。
2016年4月5日

如何进行建设性的公共批评?

王恩学:建设性批评因愈发紧张的社会对立而显亟需,是促进阶层沟通、凝聚社会共识、消解社会对立的低成本路径,但建设性批评重在践行也难在践行。
2016年3月23日

聚焦中国“两会”:解读五大热词

环境网站“中外对话”北京副主编李颖:中国最大规模政府会议期间涌现出一批政治热词,中外对话重点解读了这些热词的来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
2016年3月18日

宣言和梦想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八十年代,“一无所有”的中国年轻人真心渴望改革,愿将热情和力量奉献给自己的国家。那时改革这个词本身就是召唤,给人前行的勇气。
2016年3月17日

香港本土主义与台独:北京的两个担心

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今年春节香港商业区旺角的对抗行为显著升级,时间恰与台湾民进党选战大胜相衔接,令观察家把“台独”和“港独”聚焦在一个镜头里考察。
2016年3月8日

分析:十二五时期,这些词影响了中国

中国国务院将在周六发布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妨先通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梳理,来了解一下近五年来有哪些报告用语影响了中国。
2016年4月26日
|‹上一页‹‹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