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起诉高盛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高盛消费者银行业务高管即将离职

即将离职的哈里特•塔尔瓦尔创建了高盛的消费者贷款平台Marcus,该部门目前拥有逾1000亿美元存款。
2021年9月24日

困扰全球投资者的“Tina效应”

随着经济乐观情绪的消退,市场的情绪更加谨慎。但投资者几乎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2021年9月19日

高盛提供进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最新途径

Petershill Partners宣布首次公开募股计划
2021年9月17日

高盛效仿方舟投资推出主动型科技股ETF

这只ETF将持有60至80家市值低于1000亿美元的上市科技企业,专注于新兴的芯片、软件、金融技术和网络安全集团。
2021年9月17日

高盛收购GreenSky:收购比自建更好

高盛收购贷款初创公司GreenSky的讽刺之处在于,金融科技颠覆者们完全依赖于它们试图颠覆的现有企业。
2021年9月16日

投资银行加快努力实现“粗活”自动化

高盛、巴克莱和Moelis计划用自动化技术完成“建议书”等繁琐的基本任务,减轻年轻员工的负担,从而留住人才。
2021年9月14日

美国立法者为何再次为债务上限争论不休?

美国违约的经济、金融和政治后果怎么说都不为过。
2021年9月13日

约瑟夫•鲁宾:深得华尔街信任的加密货币大佬

包括美联储、摩根大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纷纷求教于这位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
2021年9月9日

投资者押注缩表,政府债券走软

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会议可能标志着危机时期货币刺激政策的结束。
2021年9月8日

俄罗斯的国有银行如何打造一个“中国式超级应用”?

俄罗斯联邦储备银行希望利用庞大的资金基础,提供从食品配送到流媒体娱乐的一切服务,就像亚马逊和京东一样。
2021年9月7日

投资老手涌入加密货币背后的产业

富人看到了支持区块链的行业具备的巨大潜力。
2021年9月1日

供应链和证券化之间令人不安的相似之处

新冠大流行引发了对企业即时库存模式的担忧。
2021年8月31日

苹果为什么要借钱买自己的股票?

那些曾经减少借款的公司现在都在回购和收购上花钱。
2021年8月28日

美国投资者自疫情开始以来首次削减杠杆率

用于购买证券的借款从创纪录的8820亿美元降至今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1年8月26日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本周开局强劲

由于中国新冠疫情数据好转,石油和金属价格上涨,美国股市创下新高。
2021年8月24日

经济学家下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

高盛经济学家将第三季度增速预期从9%下调至5.5%,投资者担忧美国股市没有能力超越目前的历史最高点。
2021年8月20日

曼氏CIO:信贷和私募股权是量化投资的“下一个前沿”

桑迪•拉特雷预测,“量化分析师的入侵”将进入通常是人为交易的市场。
2021年8月4日

高盛计划缩减股票投资规模

即便营收达到创纪录的37亿美元,该行仍打算将股权投资规模削减五分之一。
2021年8月3日

高盛决定给初级员工加薪

疫情期间的交易热潮加大了投行初级员工的工作量,投行纷纷提高了他们的基本工资。高盛是最后一家采取此类措施的美国大型投行。
2021年8月3日

IPO招股说明书为什么越来越长?

微软在1986年上市时,在50页内说了它所需要的一切,而美团点评的招股书达到700页。对投资者来说,越多不一定越好。
2021年8月1日

市场前瞻:中国的经济复苏是否正在失去动力?

美联储是否会就其放缓债券购买的时间表提供任何线索?欧洲通胀上升的速度有多快?
2021年7月25日

世界最大养老基金前主席对ESG持谨慎态度

平野英治表示,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必须继续关注回报。
2021年8月31日

私募基金CEO迈克尔•里斯如何成为华尔街的公敌?

这位执掌Dyal Capital的金融家通过高价收购公司的股份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但当他出售自己的一部分股份时却招来了敌人。
2021年7月22日

美国五大银行成本普遍增加

人才争夺战和来自金融科技竞争对手的威胁,迫使顶级银行加大支出。但很多投资者不认同银行在营收压力面前增加支出的策略。
2021年7月19日
美国证交所对高盛提起的诉讼称,就在2007年次贷泡沫破裂之前,该银行与对冲基金经理约翰·保尔森合作,营销某些次级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当时高盛并未告诉买家,他们在购买由保尔森亲自挑选的贷款的一部分权益,而保尔森本人对次贷市场的看法非常悲观。换句话说,保尔森挑选这些贷款,是因为它们有很高的违约可能性。买家也没有被告知,保尔森策划这宗交易的目的,就是做空他们正要做出的投资。这宗交易最终让他赚得约10亿美元利润,而买家的投资亏了本。
|‹上一页‹‹2627282930313233343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