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英国钟表制造业的雄心

曾经一直处于世界前沿的英国钟表制造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石英危机”之后逐渐式微。而今,几家企业正在试图带领这个行业的全面复兴。但面对来自瑞士的强大竞争,它是否已落后太多?

文化

英剧如何赢得更多人心?

电视产业是英国最成功的产业之一。每年,英国出口超过10亿英镑的电视作品和版权,目前英剧《神探夏洛克》以及《三个火枪手》也在全球热播。但面对更强大的美国竞争对手,英国电视节目如何能赢得更大市场?

极地精灵:南极海燕

在日益拥挤而污染的地球上,南极是最后一块净土。南极,也是飞鸟天堂。南极所见的鸟类都是海鸟,虽说种类稀少,数量却极可观(当然包括企鹅)。据海鸟学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鸟约10亿之众,以南极为家的就占了18%。
前不久,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应邀出席“南极论坛”——一个邮轮上的国际会议,从阿根廷最南端城市—乌斯怀亚出发,前往南极。在船上,他用手机拍得这段视频:一群优雅尾随的南极海燕(Petrel)。

日本精英女性的平衡术

日本以男性主导、极为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女性产后重返工作率低的重要原因。但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兼顾工作与家庭的佼佼者。在日本劳动人口萎缩之时,开发女性群体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共识。

FT圣诞颂歌:“这婴孩是谁?”

今年圣诞,FT委托15岁的Thomas Fetherstonhaugh为圣诞颂词“这婴孩是谁?(What Child is This?)”谱曲,制作了一曲FT特别版的圣诞颂歌。Fetherstonhaugh现就读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初级学院,曾在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婚礼上献唱。FT特邀伦敦沃恩主教罗马天主教纪念学校唱诗班演唱了这首全新的圣诞颂歌。

王亚彬:舞台是我的王国

中国青年舞蹈家王亚彬从2009年起开始制作《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现代舞演出,每年一季,今年已是第五季。这位已经舞蹈了23年的80后告诉我们,舞台、舞蹈和身体对她分别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穷的英国大学生

面对严峻的就业市场和沉重的债务负担,英国大学生们感到手头越来越紧。他们正在把越来越多原本用于泡吧的时间用在学业上。

何振红:商界女性将改变中国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在接受FT中文网《焦点女性》系列专访时说,女性所处的层级约越高,自我发展意识越强烈,玻璃天花板就越薄。她认为拥有了财富自由的中国商业女性群体,将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香港:最昂贵的购物天堂

香港罗素街已超越纽约第五大道,成为世界上租金最高昂的购物街。大陆游客的涌入让国际奢侈品牌欣喜不已,但也让香港当地商家感受到了挤压。

人们为什么破坏艺术?

对于艺术作品,人们通常会去珍视和保护它们。但出于政治或宗教目的,破坏艺术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不论是保护还是破坏,或许是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艺术的蛊惑力量致敬。

当代艺术:意义何在?

当代艺术经常让观看的人感到困惑。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应当如何欣赏?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我们找到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当代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开启人的心灵和头脑,启发人对自身和世界的思考。而这个过程,甚至会和传统的审美无关。

去香港买什么书?

本届香港书展,很多游客买了不少大陆买不到的书。对他们而言,劳力士手表和路易•威登皮包或许已经没那么有吸引力。

对话FT中文网掌门人

今天,FT中文网的注册会员突破200万,这是FT创刊125年来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FT中文网两位“掌门人”——总编辑张力奋和总裁张延——特此录制这段视频,解答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为您呈现网站背后的FT中文网。在此,也特别感谢参与微信【我问FT】活动的读者。

现场:展览“未曾呈现的声音”

“未曾呈现的声音”是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也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展览。这是来自展览现场的影像。

史无前例的新加坡雾霾

连日来新加坡受印尼烧荒所累形成严重雾霾天气,6月21日空气污染指数(PSI)更突破400,为其立国以来前所未见。总理李显龙更称雾霾很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大藏家评双年展:德国馆

大藏家Uli Sigg已经研究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几十年,他的眼光会有何不同?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FT中文网请他选择两件作品点评。这是他选的第二件:德国馆。

大藏家评双年展:田中功起

大藏家Uli Sigg已经研究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几十年,他的眼光会有何不同?在威尼斯双年展现场,FT中文网请他选择两件作品点评。这是他选的第一件:日本年轻艺术家田中功起的作品。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谷歌砖

中国艺术家舒勇选择了1500个中国社会热词,用谷歌翻成英文,再制成砖,在威尼斯搭起了一道墙。他说,这象征着不同语境和文化的人交流时内心的那道墙。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威尼斯的海水

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何云昌带来作品“威尼斯的海水”,意在呈现一种理想化的公平状态。且听他如何解释自己的作品。

两分钟看威尼斯双年展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在6月1日开幕,并将持续至11月24日。作为世界级当代艺术盛会,威尼斯是很多艺术家的心仪之地,也一直制造着艺术话题和冲突。FT中文网编辑盛立宇正在威尼斯,以下是来自双年展现场的印象记。

佳士得的“中国梦”

英国老牌拍卖行佳士得(Christie's)在争取多年之后,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举行独立拍卖活动的外资拍卖行。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在接受FT中文网专访时说,她最大的挑战,就是给把“原汁原味的佳士得体验”带到中国。

伦敦还需“长高”吗?

伦敦金融城里竖起的一栋栋摩天大楼,重画了这座城市一度低矮的天际线。但这些造型各异的钢筋水泥群,是否适合伦敦?它们要如何留存这座城市的气质与精华?

流沙河:汉字是国人“回家的路”

现年八十二岁的流沙河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近十几年里,他集中精力研究古文字,并在不久前于FT中文网开设专栏《简化字不讲理》,邀请读者共同探究传统汉字之美。视频中他告诉读者,汉字不仅仅是个符号。通过汉字,中国人可以了解祖先曾经的生活方式,这是一条“回家的道路”。

美国第一夫人最青睐的设计师

吴季刚(Jason Wu)是一名加拿大籍台湾裔设计师,他的作品第二次被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选中出席总统就职仪式。在2013秋季女装发布会后台,吴季刚接受了FT时装编辑Vanessa Friedman的采访,谈到了近期的高曝光率对他事业的意义。

拯救老上海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但历朝历代能够保留下来的建筑却不多。近三十年来的城市发展,更是以“除旧立新”为目标。不过,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意识到,保存历史也是一种发展。当地政府做出了一个在中国不同寻常的决定——保存老社区。

流沙河:简化字“不讲理”

现年八十二岁的流沙河先生是诗人,学者,曾因诗获罪,也因诗闻名。近十几年里,他集中精力研究古文字,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汉字缘起的著作。今起,流沙河先生在FT中文网上开设专栏《简化字不讲理》,邀请读者共同探究传统汉字之美。

英国《金融时报》:125年发展之路

诞生于188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FT)今年迎来125周年。从最初为伦敦人提供股票信息的专一报纸,到如今记者网络覆盖全球的国际媒体,FT走过了怎样的一条发展之路?

陈丹青:莫言成为又一个“中国符号”

画家、艺术评论家陈丹青接受FT中文网专访,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孔子学院和中国教育之惑。

迷失的相扑

作为日本国技,相扑运动因为近年频现丑闻,口碑受到很大打击。而年轻相扑手的匮乏和观众的老龄化,都在威胁着这项运动的存在。

香港米其林餐厅,很平民!

伦敦纽约巴黎的米其林餐厅给人的印象通常是装修华丽,人们低声细语,最后以昂贵的账单结束。但香港的米其林餐厅则全然不同。howtospendit.com的Jonathan Margolis带你尝个究竟。

Paul Smith再探中国市场

Paul Smith爵士是英国时装周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在今年的时装发布会上,他接受了FT时装编辑Carola Long的采访,谈及新一季的时装风格、全球时装业现状。并且,他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重新进军中国市场。

不出太空,体验失重

地球上也能玩失重。FT记者罗希特·亚吉跟随欧洲太空研究总署的研究人员一起,在一架A300飞机上体验了真正的“飘飘然”。

在印度开阿斯顿·马丁

印度的路不那么平坦,交通状况也比较差,但这并没有影响印度新生代的富豪们花一百万美元,开阿斯顿·马丁。

五道口的中国梦

北京的五道口汇集了诸多高校,吸引着各国的年轻留学生,他们都有各自的就业烦恼。年轻人们希望学习汉语能够增加就业的砝码,这个愿望可以实现吗?

奥运伦敦变“鬼城”?

奥运会开始前,伦敦曾为城市交通做足准备。但奥运开幕几天以来,原本热闹的伦敦反而显得有点冷清。

汽车中国:四轮上的新生活

汽车正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行驶上路,享受汽车带来的自由。

F1赛事期待中国明星

F1赛事在中国发展迅速,但要成为主流,还缺一点火候。整个行业目前期待的,是一位来自中国本土的明星车手。

不用拼死吃河豚

河豚有毒,河豚也是一道日本名菜。FT东京站站长王明入店探访河豚的做法,现场试吃。他活下来了。

大陆人在香港的尴尬

香港与大陆联系越是紧密,摩擦就越多。一些香港民众担心,来自大陆的影响正在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金门的昨天和今天

小岛金门见证了海峡关系半个多世纪的沧桑。从炮击战场到旅游度假地,这里酝酿着复杂的经济和政治意味。

去往管理层,女性要更主动

渣打银行现金管理及贸易融资部集团总裁Karen Fawcett认为,提升女性商业地位是个“推拉”的过程——公司应当给她们创造更多的上升路径,但女性们自己也应当更加进取。最重要的是,女性们应当享受她们的工作。

百度CFO李昕晢:成功女性都高效

李昕晢是中国最大互联网企业百度的首席财务官、首位进入S&P500强公司董事会的中国女性,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认为,能够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女性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高效,能够快速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要获得成功,坚持比能力更重要。

女董事:不一样的生存法则?

董事会基本上是男性的天下——但这正在改变。FT记者访问欧洲女性董事里的佼佼者,听听他们在男性主导的董事会中生存的秘诀。

洪晃:“时尚教母”吹捧中国设计

洪晃办杂志,洪晃做节目,洪晃开店,为的是吹捧那些她认为值得吹捧的中国设计。那么,“中国设计”可以感动中国人了吗?

顾宜:女性撑起中国商界半边天

普华永道亚太区人力资源主管合伙人顾宜女士认为,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的女性创业者更多也更为成功。在商界中国的女性的的确确撑起了“半边天”。但同时,她指出在政界女性还需要更加努力来突破“玻璃天花板”。因为在中国政治的力量更为重要。

涌入香港的大陆小学生

大陆母亲去香港生产已经不是新闻。现在,这些孩子们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大陆学童大量涌入香港,似乎也给当地教育界造成了些麻烦。

刘小俞:“节奏”是成功关键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小俞有着16年的国际投资银行从业经历。从小习琴的她认为,和音乐一样,掌握“节奏”,尤其是与人沟通的节奏,对胜任投行工作而言十分重要。

FT对话洪晃:中国需要女性楷模

中国知名媒体人洪晃对话FT驻中国记者站站长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分享了她对今日中国女性在政界、商界和社会事务中享有话语权的观察。这段视频为这次午餐对话的实录,开始一小段为英文,之后转入中文。

刘佩琪:温柔地拯救地球

环保组织聚思的主席刘佩琪是《时代》周刊评选的2008年环保英雄。这位美籍华裔女性认为,中国在环保方面的成就和诚意并不为世界所理解;环保节能如果能以“中国规模和速度”成功推广,这个地球就还有一线希望。

版权声明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本网络视频的使用必须遵循英国《金融时报》网站(www.FT.com)的条款,我们建议您阅读条款的全部内容。您所接受的服务仅限于个人和非商业的用途。英国《金融时报》不承诺此项服务是无误差或是连续的,同时也不给予您在任何使用(权利)方面的承诺。网络视频中非英国《金融时报》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立场,英国《金融时报》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观看需Adobe Flash Player 8.0或以上版本的视频播放器。请查看与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兼容的浏览器清单

|‹上一页‹‹234567891011››下一页›|
分享×